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工作报告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02-22 15:47:15 来源:南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
【打印】 【字体: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2月3日在南雄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南雄市市长  柯建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韶关市决策部署,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实体经济为本、坚持制造业当家,推进“百千万工程”,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5.9亿元、增长2.5%;规上工业增加值16.37亿元、增长2.1%;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7.25亿元、增长1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5亿元、增长6.4%。

  一年来,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以实体经济为本,发展步伐更加坚实

  一是现代农业增产增效。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6561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2.52万亩、产量20.77万吨,实现播种面积和产量双增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新建820座烤烟房,收购烟叶20.61万担、收购金额3.56亿元。加快推进省级丝苗米(扩容提质)产业园和南药产业园建设,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及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水旱轮作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不断擦亮“雄”字号品牌,新增“三品一标”认证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广东供销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网络南雄子平台建成运营,新增市级合作社示范社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二是工业经济回升向好。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7.55亿元、增长19.5%。依法依规盘活处置高新区闲置低效企业,完成6家企业、332亩闲置低效用地处置。绿色植保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完成1020亩土石方工程,17家企业签约落户。涂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中小企业94家。大力培育工业企业,培育“小升规”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省级和韶关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各1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产业,广东华电韶关南雄园岭80兆瓦农光互补项目升压站完成建设,整市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合计装机容量达2.9万千瓦。三是消费场景多元拓展。不断丰富景区内涵,新增2家广东省森林康养基地,3家企业被认定为第二批南粤森林人家,帽子峰旅游景区、泉水谷旅游景区分别被评定为国家4A、3A级旅游景区,香草世界森林公园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推动文物资源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成功举办2届姓氏文化节、第一届漂流季活动、银杏观赏季等文旅活动,全年接待游客114.78万人次、增长28.33%,旅游总收入8亿元、增长28.2%。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稳步推进统仓共配物流中心建设,打造“南得鸭”“杏运鹅”等4个预制菜品牌,举办家电、车、房联展巡礼活动,获评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四是项目攻坚扎实推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举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广东绿色植保产业园招商大会等招商活动,全年新签约项目177个、增长510.3%,其中超亿元项目27个、增长80%,新开工项目174个,新竣工项目75个,完成年度投资额38.38亿元,在韶关市各县(市、区)、市级产业园招商引资指标综合评分中排名第一。精准保障项目要素,全年争取上级补助资金41.99亿元,比上年增加5.67亿元,争取规模为历年最高,在韶关市排名第一,其中,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省重大项目前期经费的争取额度均位列韶关第一。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实施重点项目47项,完成投资63亿元,完成率101.6%。其中,4个省重点项目、19个市重点项目分别完成年度投资任务的146%、117%。

  (二)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城乡魅力更加凸显

  一是“百千万工程”高效落实。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组建“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建立一联谊会(商会)支持一镇街工作机制,引导建筑企业与镇街形成结对帮扶关系,所有镇街和行政村由市领导包点,项目化清单化责任化推进工作落实。加快推动典型培育,成功列入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市、区),高质量打造1个典型镇、6个典型村。推进县城品质提升。完成“三线”整治、文明交通、老旧小区改造三大专项行动年度目标,稳步推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工作。新增公共地下停车位402个、公园绿地1.13万平方米、城区污水管网12公里,法院搬迁至北城新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全量化处理设备投入使用。推进美丽圩镇建设。完成第三批10个镇美丽圩镇项目,全市所有圩镇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14个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完成存量农危房改造6000栋,建设光伏一体化农房500栋,成功入选省级农房质量安全风貌提升和农房建设试点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三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带动沿线2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新增高附加值产业项目208个,强镇富村公司、乡村振兴车间实现镇街全覆盖,9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达到限上企业规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超10万元。实现集中供水、通自然村村道、村内主干道硬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城乡供水“三同五化”体系基本建成,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9%。全市行政村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覆盖率分别达到58%、78%,湖口镇湖口村、珠玑镇灵潭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二是生态底色愈加鲜明。深入实施绿美南雄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14.84万亩,实施碧道建设提升10公里,建成3个自然教育基地,完成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年度建设任务,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62亩,对古银杏、重要区域银杏树开展保护修复,完成油茶低产低效林改造2700亩、新种植2000亩,特色经济林达80万亩,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成功获评国家重要湿地,江头镇被认定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5个镇被评为广东省森林城镇(小镇),帽子峰林场成功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入选全国山水工程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之一。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中,位列广东省21个国家生态考核县(市)第一,是广东省唯一一个县域生态环境质量一般变好的县。三是基础设施更趋完善。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农田3.41万亩,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启动南雄盆地灌溉水网连通工程,南雄盆地灌区列入国家大型灌区名录,瀑布灌区入选国家级节水型灌区。推进交通路网延伸覆盖,建设农村公路296公里,全面完成S516线公路路面改造工程,雄信高速公路即将建成通车,成功创建第二批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全市208个行政村100%实现“村村通光纤”,城区5G覆盖率达到100%。

  (三)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发展动力更加充足

  一是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新争取10项省级改革试点。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新增土地流转3.85万亩,选取18个试点村探索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抵押、有偿使用和自愿有偿退出等机制。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相关经验被《人民日报》刊登报道、获中华全国供销总社宣传推广。破解林农融资瓶颈,在全省首次成功落地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获广东金融学会全省通报推广。颁发全省首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不动产权登记进入全业务统一登记的新阶段。持续推进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成综合行政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在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中获财政部通报表扬。积极推进燃气改革,完成3家瓶装液化石油气企业整合。二是营商环境加速优化。大力推动“跨域通办”事项“全程网办”,实施政务服务证照免费邮寄服务,完成政务数据展示中台建设,市政务服务大厅顺利通过省标杆大厅复评,水口镇、湖口镇政务服务大厅分别获评韶关市镇级标杆大厅、标杆培育大厅,在韶关市“数字政府”和政务服务绩效考核中获得第一名。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政府投资审批类、企业投资核准类、企业投资备案类项目审批时限由规定的20天、60天、5天分别压减到3天、1天、1天。大力发展各类市场主体,新办企业实现全流程“一网通办、一窗通取”,办理环节、时间、成本达到韶关市前沿水平,实现商事登记“24小时不打烊”,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0%。在韶关市营商环境“红黑榜”考核中稳居前列。三是人才支撑坚实有力。深入贯彻落实韶关市新时代“百团千才万匠”人才工程,认定1个“南岭团队”,引进50名硕士研究生,培育“韶州工匠计划”风采能手214人,2家企业成功设立2023年省级博士工作站。广东长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入选县级“A”级站点,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中2个入选“A级”站点、2个入选“B级”站点,入选数量在韶关各县(市、区)排名第一。

  (四)以为民惠民为宗旨,发展成果更加普惠

  一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民生支出35.2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05%。基本完成10项民生实事。就业形势稳定向好,新增城镇就业2624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69人。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残疾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稳步提高,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13户,18个镇(街)实现“长者饭堂”全覆盖。二是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市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建设项目、财贸学前教育建设项目——小岛分园、南雄市第一中学3号学生公寓等项目竣工并交付使用,新增优质公办学位4360个。完成4个镇卫生院业务大楼新建、5个镇卫生院修缮,人民医院感染科改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顺利通过复审。三是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完成178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建设,达标率76.72%,市文化馆、市图书馆分别被评为国家一级文化馆、一级图书馆。《南雄年鉴(2022)》获评全省优秀一等年鉴,“办好苏区红讲堂 讲好南雄红色故事”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被南方杂志社评选为全省最具传播影响力案例。南雄籍运动员邱秀萍夺得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首金、张安达在2023年斯诺克国际锦标赛决赛上夺得冠军。四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成功通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省级验收。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珠玑镇获评省信访工作示范镇,产业转移工业园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荣获广东省“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持续推进质量强市工作,在韶关市各县(市、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排名第一。开展食品安全“百日攻坚”行动,成功创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强化法治文化建设,4个村(社区)获评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市第二中学获评省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南雄农商行获评省法治文化示范企业。

  (五)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自身建设更加严实

  扎实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扎实成效。坚持把依法行政当作政府工作准则,在韶关率先完成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工作,推行“立法+普法+政策落地”法治建设新模式,属全国首创,法律援助案件质量位居全省前列。持续推进政务公开,开展审计项目19项,规范权力运行。主动接受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79件意见建议、48件议案提案的办复率、满意率均为100%。践行政治忠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捍卫南雄政治安全。坚持把廉洁高效贯穿政府工作始终,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此外,人武、国防动员、退役军人和双拥等工作不断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发挥作用,统计、气象、民族宗教、关心下一代、老区苏区建设等工作巩固提升。

  各位代表,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顾过去一年,我们遇到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奋斗充满艰辛,成绩实属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在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下,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南雄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增速较慢,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入不足,发展后劲乏力,经济稳步向好的势头还需巩固;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在GDP中的占比仅有15%,工业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对产业支撑作用还需加强;三是营商环境有待优化,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仍然严峻,用能、供电供热等瓶颈有待进一步破解,招商引资项目质量不高,真正落地的好项目、大项目少;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压力加大,刚性支出存在一定的缺口;五是住房、医疗、教育、养老、文化等公共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社会治理等领域还存在风险挑战;六是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还需进一步激发,主动担当、改革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经济工作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区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但是,我们要看到宏观经济的有利趋势,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中央和省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持续发力显效,今年经济将进一步转向常态化增长,为南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我们要看到国家、省战略的有利机遇,国家和省纵深推进“双区”建设和老区苏区振兴发展,省实施“百千万工程”和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处于多重战略交汇叠加的有利环境,为南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要看到自身发展的有利条件,南雄资源禀赋优越,精细化工、竹纤维、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绿色植保产业园建设提速,南雄盆地大型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动工推进,餐饮、住宿、文旅等消费需求稳步释放,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的心更齐、劲更足、精力更集中,为南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我们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增强做好今年工作的信心和底气,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补齐劣势、增强优势、形成胜势,开创南雄高质量发展的崭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韶关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举全市之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突出以省“百千万工程”典型县建设牵引南雄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强力招引工业大项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奋力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南雄贡献。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抓产业、稳增长,奋力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

  产业是南雄高质量发展的命脉所在。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做大经济总量,调优经济结构,促进工业发展,加快构建富有南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一是全力提振工业经济。做强园区平台,围绕构建“一园三片区”的特色产业体系,提升园区产业集聚度和综合竞争力,实现年度工业总产值65亿元、增长12.7%,工业增加值12.5亿元、增长12%。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重点抓好绿色植保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扩园、省级化工园复核认定等工作,力争将其纳入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管理,完成绿色植保产业园横一路、纵一路建设,推动横二路、纵二路建设,完善污水处理设施、特勤消防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引进绿色植保产业项目10个、投资额15亿元、新开工项目10个以上。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涂料产业集群建设,建立集群培育库,补强涂料产业链,推动涂料产业链产值达到65亿元。深化“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积极推行“标准地”出让供应,完成3家闲置和低效用地企业置换。深化新一轮对口帮扶协作,推进东莞南雄共建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推进项目攻坚,强化重大产业项目跟踪服务,支持华电公司开展天然气锅炉改造,保障企业用热用气需求,力促彤置富公司全面恢复生产,推动乐华陶瓷二分厂建成投产。有序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推动古市10万千瓦农光互补项目及百顺镇乡村振兴分散式风电试点项目开工建设,全面推开屋顶分布式光伏整县开发国家级试点建设。积极推动“小升规”,规上工业企业净增5家以上。

  二是高效发展特色农业。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推进“田长制”,进一步优化耕地保护网格,建立“人田对应”关系,粮食播种面积不少于52万亩,粮食产量不少于20.5万吨。发展壮大特色农业产业,建好用好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新建烤烟房200间,种植黄烟7.7万亩、收购烟叶20.99万担,上等烟比例达到76%。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明雄公司生猪养殖项目及温氏公司南亩鱼鲜生猪养殖项目,启动黄坑镇年屠宰3万吨禽肉加工厂建设。开展“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完成2个有机或绿色认证、1个“国字号”或“粤字号”认证、1个粤港澳大湾区或广东省“菜篮子”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水旱轮作农遗馆建设,打造系列“农遗良品”,推广农遗标识使用。推动预制菜产业项目落地,提升“南雄银杏”“南雄丝苗米”“烟田香米”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完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推进粮食全程社会化服务,打造10个全程托管示范基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不少于20万亩。

  三是持续繁荣现代服务业。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建好景区景点,有序推进云峰山生态旅游区、江头镇鸦子寨森林康养基地等景区建设,推动梅关古道景区改造升级,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南雄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红军过粤北长征历史步道示范段(南雄段)及入粤第一仗展示园建设进度,丰富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强的产品供给。强化文旅策划推广,协助办好第五届世界广府人恳亲大会,组织策划好重走长征路(南雄段)徒步活动、银杏观赏季系列活动、梅花季系列活动、姓氏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文旅节庆活动,加大文旅资源营销推介。抓好文旅业态融合,培育星级民宿和广府珠玑民宿新业态,建设广府原乡乡村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康养旅游等结合,鼓励建设非遗工坊,推出非遗体验、非遗文创等文旅产品,打造珠玑古巷岭南非遗集聚区,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力争全年接待游客13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亿元。激发商贸消费潜力。深入推进县域商业行动示范县建设,完成统仓共配物流中心建设,实现农村物流配送“三点一线”重点设施全覆盖。建强供销农产品直供配送中心,建设6个供销农产品综合服务站、4个供销超市。举办系列促进消费活动,支持短视频、直播电商等新消费新模式,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9亿元。

  四是精准招引产业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换道超车的“关键招”,不断提升招商引资精准性、落地性。突出重点强招引,抢抓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契机,围绕精细化工、先进材料、林业生物、绿色植保等重点产业链,力争招引一批有利于“强链、补链、延链”的重大项目落地。拓宽渠道广对接,发挥高新区招商主阵地作用,借助省纵向组团帮扶优势,建立常态化对接联络机制,创新“联合招商”“利益分成”等新形式,大力推进以商招商、驻点招商,探索专业招商、委托招商模式,进一步提高招商专业性、成功率。全年完成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40个、合同投资额1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强化保障促落地,完善招商引资考核奖惩制度,精准建立目标企业库和项目库,梳理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企业来雄投资吸引力。全年新开工项目30个,新竣工项目25个,完成年度投资额30亿元。

  (二)坚持提颜值、增内涵,奋力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

  将实施“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加快典型镇村培育,全面推进城乡融合,构建以县城为龙头、圩镇为节点、特色村为补充的现代化城乡区域发展体系,不断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

  一是提升城区承载能力。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持续完善城市功能,启动工人文化宫改造工程,完成大福名城星级农贸市场建设,新开工6个老旧小区改造,统筹推进北城区商住商业综合体、公共地下停车场、城乡污水处理和管网建设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城区防洪排涝基础设施提升及水系治理,完成市政雨水、污水窨井盖测绘项目,打造精致宜居之城。不断精细城市管理,常态化开展城区“两违”、渣土扬尘、乱摆乱占、噪音扰民等专项整治,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处理中心建设,完成生活垃圾终端智能分类处理项目,认真解决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加快城市治理数字赋能,建成数字城管指挥平台,推进一网统管县域治理项目,推广智慧医疗、智慧工地等数字场景,建设文明共享之城。

  二是提升美丽圩镇品质。强化典型镇村示范引领作用,对标“1+4+7+9+N”的建设要求,全面完成首批1个典型镇、6个典型村创建工作,再培育打造一批典型镇、典型村,示范带动全市镇村建设提质增效。全面实施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深化“六乱”整治,健全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常态化推进垃圾处理、农村厕所和生活污水“三大革命”。不断提升圩镇风貌,抓好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围绕特色鲜明的乡镇入口通道、示范主街、房屋外立面、美丽圩镇客厅、干净整洁农贸市场、美丽河道、绿美生态小公园等补齐圩镇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每个镇(街)打造1条风貌管控示范带。基本完成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60项重点目标、18项重点工作和24项重点项目,确保顺利通过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验收。

  三是提升和美乡村内涵。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粤赣驿道为平台,打造核心区鹅王一条街。用好“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引导强镇富村公司逐步拓宽经营范围,不断增强公司造血能力和带动能力,全部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稳步推进通村入户便民工程,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验收-移交-运营”工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95%。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及建筑企业与乡镇结对帮扶工作,深化镇企共建、村企共建,一联谊会(商会)支持一镇街等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双百行动”“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试点推进乡村文化空间营造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改造建设村史馆、家风家训馆等,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全域推广运用“积分制+清单制”治理模式。积极争取国家级“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

  四是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持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基本完成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主体工程建设,推动1.02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竣工验收。协同推进南雄盆地大型灌区建设,加快实施南雄盆地灌溉水网连通工程,改造宝江、凌江灌区渠系25.5公里。统筹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试点工程建设、韶关市北江水系(浈水南雄市)河段治理工程,推进72宗分散型公益性小型水库物业化管护。畅通城乡路网,深入推进韶赣铁路复线(动车)、雄乐高速公路南雄段、井雄全高速公路南雄段、国道G220线过境段改线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雄信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推进210公里单车道改双车道改建工程、省道S516线南亩至水口路面改造工程,实施16项危旧桥改造。开展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中低压配电网及“十四五”高压配电网基建项目,加快千兆光网和5G网络覆盖,新增基站200个,新增端口1000个、光纤150公里。

  (三)坚持治污染、优生态,奋力在绿美南雄生态建设上展现更大作为

  南雄的优势在绿色资源,出路在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让南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一是全面推进增绿护绿。全域推进绿化美化提质增效,打造推窗见绿、行路成荫、四季常绿、处处皆景的美丽家园。深入推进绿美南雄生态建设,因地制宜种植高生态效益、高经济效益的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加快打造梅关古驿道绿美广东示范点,完成林分优化13260亩、新造林抚育26580亩、森林抚育30700亩。加快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新建1个绿美古树乡村,力争将珠玑镇建设为省级森林城镇、将珠玑镇梅岭村建设为省级森林乡村。统筹推进县镇村绿化工作,抓好道路景观、生态水系、驿道景观和生物生态四大廊网建设,打造绿美乡村“五个一”工程,启动绿美碧带建设,利用村庄“四旁”“五边”空地植绿增绿,因地制宜启动一批“党建林”“乡贤林”“青年林”“巾帼林”等主题林建设,每个镇(街)打造2~3个绿美乡村示范村,每个行政村打造1个以上绿美乡村示范点,典型村全域作为村庄绿化示范点,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66%以上。深化“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林长+河长”协作机制,完善“林长制示范点”建设,强化松材线虫等有害生物防治,全力推进森林防灭火能力建设。

  二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持续推进幸福河湖、省级水利风景区和水经济试点创建工作,完成5公里碧道建设和提升。打好山水林田湖草试点工程收官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整体验收。推进污染防治攻坚,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持续开展重点行业VOCs深度治理,推进高新区危废中转中心扩建项目投入运营,保持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在96%以上。狠抓浈江河坪断面达标攻坚行动,强化畜禽污染防治,加强水土流失管控,全力推动浈江河坪断面水质年均值稳定达到Ⅱ类标准,全市“十四五”国控、省考、市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优良比例100%。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强城镇饮用水源保护地规范化治理,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12个“千吨万人”乡镇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到相应功能区标准。抓好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项目建设,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化工作,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严格生态环境督察执法,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和固体废物环境问题专项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三是加快生态价值转化。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做好“点绿成金”文章。持续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林地收储1.7万亩,造林、幼林抚育各1073亩、培育苗木30万株。出台林业产业扶持奖励办法,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完成油茶新造林建设1600亩、低产低效林改造1000亩,推动三华李、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促进毛竹、银杏、茶叶等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推进澜河镇南坑饰面用辉绿岩矿、主田镇茶树坳建筑用花岗岩矿、百顺镇白沙髻矿区陶瓷用高岭土、石英矿等拟设采矿权设置工作。狠抓各年度垦造水田、拆旧复垦项目进度,力争形成垦造水田指标200亩,完成拆旧复垦指标交易200亩。

  (四)坚持深改革、谋创新,奋力在激发发展动力活力上展现更大作为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坚持解放思想、对标先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培塑发展新优势,切实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

  一是更深层次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大抓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扩权强县和强县扩权改革,与省、韶关市对接“点菜下单”,全力争取纳入“省直管县”试点名单。持续深化镇街体制改革,强化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推广使用,推动更多力量和资源向基层下沉、向一线倾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收尾评估工作,突出抓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专项整治试点工作,开展乡村空间“三提三化”示范创建,化解一批农民建房和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摸索“权属清晰、管理规范、布局合理、节约高效”的农村宅基地管理模式。完善县域医共体体制机制建设,有序推进基层医疗机构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提高医疗保障基金使用效率。加快推进村卫生站医保结算工作,力争所有纳入一体化管理的卫生站均通过“村医通”结算。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加大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力度。深化财政体制改革,优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推动财税分享机制改革,规范和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提升统计人员能力素质,高质量完成第五次全国入户登记工作。

  二是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对标珠三角先进地区办事标准和服务质效,统筹提升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拓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及“视频办”应用场景,与更多地区签订“跨域通办”合作协议,深入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及流程再造,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套标准”,线上线下“同事同标”。推行商事主体审批全程电子化智能系统建设,为群众提供“免预约”“全天候”“零见面”“无纸化”智能审批服务。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开展电子政务外网升级改造,构建“一网多平面”网络架构,推广应用“数字空间”,加快打造智慧便捷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提升项目要素保障水平。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建设指挥部和重大项目并联审批专班作用,建立健全联动服务机制,大力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容缺办理,完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全力破解项目审批、用林、用地等难题,完成供地约500亩,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约500亩,全力抓好36个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年度投资53亿元。强化金融支持作用,探索与省粤东西北产业转移母基金合作设立发展产业基金。

  三是更高标准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升创新平台支撑力,利用申报“省绿色低碳精细化工新材料产业创新人才联盟”的契机,依托国科广化、中固邦科两个“南岭团队”创新平台,联合各企业创新主体,打造“1+2+N”创新平台体系。充分利用省纵向帮扶组团资源,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启元达公司与韶关学院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精细化工与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工作。引导企业开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技术提升改造,加大企业科研投入,全年完成工业投资18亿元,其中完成企业技改项目7个、投资1.7亿元。持续壮大创新主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家,专精特新企业3家。大力引育人才,深入落实“南岭团队”“丹霞英才”“韶州工匠人才”“扬帆计划”等人才项目,加大重点企业与技工(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力度,高质量开展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活动,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45人以上。

  (五)坚持办实事、解民忧,奋力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展现更大作为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生活品质,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

  一是兜牢民生底线。高质量做好就业帮扶工作,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一体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进一步擦亮“南雄名厨”“雄城月嫂”品牌,实现新增城镇就业1500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实现欠薪举报投诉结案率98%以上。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实施好基本养老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优抚安置、住房保障等兜底性社会保障措施,加强残疾人、孤寡老人、困境儿童、低收入农户等弱势群体的服务保障和慈善帮扶,切实让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继续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推进珠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长者饭堂”运营机制。落实退役军人优抚优待政策,保障退役军人、军属合法权益。

  二是优化公共服务。高度重视教育、医疗等民生事业,优化公共服务,着力办好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让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资源中心试点项目,完成广东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5%以上。稳慎推进中小学校建立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加快南雄市北城区托幼一体化建设和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建设,新增优质学位2750个,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高中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96%以上。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职业学校学科建设、优化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健康南雄。持续健全县域医共体运行体制机制,完善临床医学中心和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力争县域内住院率达85%、基层就诊率达65%。完成市妇幼保健院院区搬迁及“二级甲等”创建工作,推动油山、邓坊、界址三个镇卫生院业务大楼建设及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建设,完成人民医院综合门诊大楼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市(镇)创建各项工作,创建1个省卫生镇、10个省卫生村。

  三是丰富文化供给。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达标率达到80%,各镇(街)文化站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加快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质增效,新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所(站)。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完成水西桥、大部桥修复工程,有序组织和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深化“苏区南雄红讲堂”党建品牌建设,打造“艺益学堂”公益培训课品牌,常态化开展“戏曲进乡村”“四季村晚”等文化活动,办好“全民健身日”、村BA篮球赛、社区运动会等体育活动,打造垂钓比赛、定向越野赛等户外运动品牌,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场次数量增长10%,惠及群众人次增长20%。

  今年市政府将继续办好10件民生实事,具体事项由各位代表票选决定。

  (六)坚持防风险、保平安,奋力在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上展现更大作为

  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全力以赴筑牢安全发展屏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安居乐业创造平安稳定环境。

  一是筑牢平安防线。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压紧压实安全生产“四方责任”,深入开展危化品、道路交通、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治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园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全面完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试点县创建任务,坚决杜绝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巩固省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成果,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引导商家开展放心消费承诺活动,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全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工作,稳步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全面加强计量监管和诚信体系建设。

  二是优化社会治理。持续推进平安建设“三大工程”,深入开展综治“一镇一特色”工作及乡村治理“百镇千村”示范创建活动,推动形成“综治中心+综合网格+‘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工作体系。深化“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持续推进禁毒示范创建工作,完成第二批省级禁毒示范镇街创建任务,纵深推进扫黑除恶、禁毒、反诈等专项斗争,全力挤压违法犯罪空间,建设高水平的法治南雄、平安南雄。

  三是防范化解风险。强化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违规举债不发生、隐性债务不新增、“三保”资金不断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持续开展涉众型金融领域专项整治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积极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中村改造工程,扎实做好“保交楼”工作,推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七)坚持强党性、勇担当,奋力在打造人民满意政府上展现更大作为

  责任千钧,唯有担当。新的使命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新气象、新作为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新答卷。

  一是以忠诚凝心铸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扎实做好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不折不扣执行上级决策部署,确保南雄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迈步向前。

  二是以实干笃定前行。坚决扛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不能说不行、要说怎么办”优良作风,紧盯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要事项,坚持清单管理、专班推进、量化细化,让担当作为成为政府工作的生命线。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坚决对懒政庸政者“亮剑”,坚定为担当干事者撑腰。

  三是以法治保障发展。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全省法治政府示范县,持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确保政府工作始终沿着法治轨道高效运行。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全面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常态化,确保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做到规范文明执法,提高执法司法公信力。

  四是以清廉取信于民。坚决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始终将纪律规矩挺在前面,紧盯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人员,强化廉政风险管控,推动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坚持过“紧日子”,严控一般性支出,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

  各位代表,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市人民智慧,汇集社会各界力量,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头号工程力度抓实抓细“百千万工程”,推动南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附:名词解释


  附件:

  名 词 解 释

  1.“百千万工程”:广东省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简称“百千万工程”。  

  2.绿美南雄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化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古木保护提升行动;林业产业发展提升行动。

  3.“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以亩均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亩均效益评价,推动土地、能源、资金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向优质高效的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核心评价指标是“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单位能耗增加值、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

  4.“标准地”:根据不同行业分类,在供地条件中设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亩均税收、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指标,并结合区域评估结果和规划要求,在同一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供应和监管的国有工业用地。

  5.“1+4+7+9+N”建设要求:“1”指抓好一个规划引领,“4”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推动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公厕建设管理和“六乱”(乱拉挂、乱搭建、乱堆放、乱摆卖、乱停放、乱贴画)整治四项攻坚任务,“7”指重点抓好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一个美丽乡镇入口通道、一条美丽示范主街、一处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一个美丽圩镇客厅、一个干净整洁农贸市场、一条美丽河道、一个绿美生态小公园),“9”指重点完善“三所学校”(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寄宿制学校)、乡镇卫生院、养老服务中心(含长者饭堂)、文体活动场所、便民服务中心、道路(含公共停车场、充电桩)、综合性商业超市、快递物流点、冷链物流设施等九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N”指抓好美丽圩镇全面建设管理。

  6.“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一清单”是镇村两级可利用资源资产清单;“两图”是高附加值农业潜力空间分布图、可种植茶叶潜力空间分布图;“两表”是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合作推介表、韶关市域区块分类种植规划(2021—2035年)摘要;“两平台”是强镇富村公司和乡村振兴车间。  

  7.“双百行动”:广东省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推进省内百家高校院所与109个涉农县(市、区)结对共建,推动高校深度参与“百千万工程”,在县域产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集体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和改革创新等领域加强共建。

  8.“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规划好、建设好、环境好、乡风好、管理好、宜居宜业。

  9.绿美乡村“五个一”工程:种下一片桑梓林、打造一处公共休闲绿地、建设一条景观路、培育一批庭院绿化示范点、建设一个景观生态林。

  10.“四旁”“五边”:“四旁”是水旁、路旁、村旁、宅旁,“五边”是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

  11.“三提三化”:“三提”指耕地规模质量、建设集约节约、生态保护修复三大提升;“三化”指加快实现乡村特色农业产业化、美丽镇村特色化、生态资源价值化。

  12.“一网多平面”:在一张物理网络之上,逻辑划分出“1+N”个平面,“1”代指一类共用业务网络平面,包括但不限于公共业务网络平面、物联感知业务网络平面以及视频业务网络平面,“N”指的是N个专用业务网络平面。

  13.平安建设“三大工程”:强基工程、联动工程、保障工程。

  14.“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1”指综治中心,“6”指综合网格及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等基层政法力量和“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等信息化支撑平台,“N”指其他综治力量。

  15.“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扫一扫
关注政务微信
扫一扫
打开手机版
Baidu
map